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

年、歲的分別

  

公曆
農曆
陽曆部分
陰曆部分

「1 月 1 日」至
「12 月 31 日」
「冬至」至「冬至前一日」
/
「立春」至「立春前一日」
「正月初一」至「除夕」
1 年有 365 或 366 日
1 歲有 365 或 366 日
1 年有 353-355(沒有閏月)
或 383-385(有閏月)日
1 年有 12 個月
1 歲有 12 個
陽曆月(節氣月)
1 年有 12 或 13 個
陰曆月(朔望月)
19 年
(228 個月)
=
19 歲
(228 個陽曆月)
=
19 年
(235 個陰曆月)



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B2%81
歲為中國傳統的時間單位,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,即一個回歸年,具體測量方法是當年冬至至次年冬至的時間,約為 365.2422 天。


年和歲的差別
http://blog.udn.com/0c743d56/108070766
中數曰歲,朔數曰年。


年歲
https://www.jendow.com.tw/wiki/%E5%B9%B4%E6%AD%B2
中數者,謂十二月中氣,一周,總 365.25 日,謂之一歲。
朔數者,朔十二月之朔,一周,總 354 日,謂之一年。


年歲
https://baike.baidu.hk/item/%E5%B9%B4%E6%AD%B2/4695711
從冬至到下一個冬至時間長度,稱為「一歲」;
從農曆上一個正月初一到下一個正月初一,謂之「一年」。


「年」與「歲」的定義知識
https://min.news/zh-hk/culture/d2636bbacba11fa34c57ab98c89869b5.html
若以 12 個月為一農曆年(平年)時,一年為 353 至 355 天,比一歲的時間短
而以 13 個月為一農曆年(閏年)時,一年為 383 至 385 天,比一歲的時間長


甲子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7%94%B2%E5%AD%90
農曆自正月初一至除夕,干支曆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(不含)止





以農曆計算生日的問題:
  • 由於月大月小並無規律,某月本年有「三十日」,下年未必有「三十日」,故若於「三十日」出生,在沒有「三十日」的年份便只能提早一日過生日,變成時而「廿九日」過生日,時而「三十日」過生日。

  • 若於「閏月」出生,則更不知何年才會有同一「閏月」。

  • 若於「閏月」「三十日」出生,則更疊加「三十日」及「閏月」兩個問題。
以「閏四月」為例,1906 年「閏四月」有「三十日」,其後的 100 年(1907-2006)只有 5 年有「閏四月」,其餘 95 年均沒有「閏四月」。

有「閏四月」的 5 年中,只有 1 年(1944)有「三十日」,其餘 4 年(1963、1974、1982、2001)均沒有「三十日」。

沒有「閏四月」的 95 年中,46 年的「四月」有「三十日」,49 年的「四月」沒有「三十日」。

若於 1906 年「閏四月三十日」出生,直到一百歲為止,只能有 1 年在「閏四月三十日」過生日,有 4 年要在「閏四月廿九日」過生日,46 年要在「四月三十日」過生日,49 年要在「四月廿九日」過生日。

對於沒有「閏四月」且「四月」沒有「三十日」的 49 年,此年的「四月廿九日」則集中了往年「四月廿九日」、「四月三十日」、「閏四月廿九日」、「閏四月三十日」4 天出生的人一同過生日。


時而 353-355 日增一歲,時而 383-385 才增一歲,顯然不及恒常 365-366 日增一歲合理,故年齡(及生肖)按「歳」(1 歲 365-366 日)計按「農曆年」(1 農曆年 353-355 或 383-385 日)計合理。從說年齡時是說「多少歲」而非「多少年」也可反映應按「歲」計而非按「年(農曆)」(公曆沒有「年」、「歲」之分,於公曆來說,「年」即是「歲」,「歲」即是「年」)計。




含公曆、農曆(陰陽干支)、日出、日落、朔、望時間、香港公眾假期的上本下三月(3M)、上年、本年、下年日曆: https://docs.google.com/spreadsheets/d/1GyUxZgvxnWmwI5ee7vd7KHHaY9RHQ4zOK4JoOrWbmNU/edit#gid=4631533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