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

建議還「年號」給農曆「年」

  

日本本來是用中國的農曆的,明朝滅亡後,1685-02-04 起,日本自行編寫曆書(但不準確)。日本 1873-01-01 起改用西曆,節日也改為西曆,如元旦由正月初一改為 1 月 1 日、端午由五月初五改為 5 月 5 日、重陽由九月初九改為 9 月 9 日、等,唯中秋沒有改,仍是八月十五。

日本 645 年開始使用年號,以年號紀年。至今仍使用。



辛亥革命後,1912-01-01 起,中華民國改用西曆,北洋政府本欲廢除農曆,但不被國人接受,北洋政府亦順從民意,致使農曆得以保留。

1928 年,南京國民政府強制廢除農曆,學日本將節日改為西曆,但民間陽奉陰違,官吏亦無可奈何,後來民間甚至陽也不奉。

1934 年,國民政府停止強制廢除農曆,不再干涉民間習俗。



日本 1873 年起棄和曆,改用西曆,「年號」移至西曆。

中國,1912 年前,農曆年份為「年號 n 年,歲次XX」,不會重覆。

中國 1912 年起改用西曆,「年號」移至西曆——「公元 1912 年」為「民國 1 年」; 農曆本來亦想棄用,但不成功,然而卻因為沒有了「年號」,年份用了「干支」——「歲次XX」、「XX年」(如「甲子年」、「乙丑年」、「丙寅年」,原本應為「宣統 4 年」,卻變成了「壬子年」),致使農曆年份由原來不易重覆變成每六十年重覆一次。

建議還「年號」給農曆「年」——「民國 n 年,歲次XX」、「共和國 n 年,歲次XX」,這樣農曆年份便不會重覆,並且可從農曆年份看出該年是第幾年國慶。



 
日本
 
西曆
和曆
1873 年之前
 
年號 n 年 如: 寬文 13 年 享保 8 年 安永 2 年 文政 6 年
 
1873 年起
年號 n 年 如: 明治 6 年 大正 12 年 昭和 48 年 令和 5 年
 
 
 
中國
建議
西曆
農曆
西曆
農曆
1912 年之前
 
年號 n 年,歲次XX 如: 太初 4 年,歲次庚辰 元壽 2 年,歲次庚申 永元 12 年,歲次庚子 建安 5 年,歲次庚辰 永康 1 年,歲次庚申 隆安 4 年,歲次庚子 永元 2 年,歲次庚辰 開皇 20 年,歲次庚申 聖曆 3 年,歲次庚子 貞元 16 年,歲次庚辰 光化 3 年,歲次庚申 咸平 3 年,歲次庚子 元符 3 年,歲次庚辰 慶元 6 年,歲次庚申 大德 4 年,歲次庚子 建文 2 年,歲次庚辰 弘治 13 年,歲次庚申 萬曆 28 年,歲次庚子 康熙 39 年,歲次庚辰 嘉慶 5 年,歲次庚申 光緒 26 年,歲次庚子
 
1912 年起
民國 n 年 如: 民國 1 年 民國 2 年 民國 38 年 民國 39 年 民國 98 年 民國 99 年 民國 113 年
歲次XX 如: 歲次壬子 歲次癸丑 歲次己丑 歲次庚寅 歲次己丑 歲次庚寅 歲次甲辰
公元 n 年 如: 公元 1912 年 公元 1913 年 公元 1949 年 公元 1950 年 公元 2009 年 公元 2010 年 公元 2024 年
民國 n 年,歲次XX 如: 民國 1 年,歲次壬子 民國 2 年,歲次癸丑 民國 38 年,歲次己丑 民國 39 年,歲次庚寅 民國 98 年,歲次己丑 民國 99 年,歲次庚寅 民國 113 年,歲次甲辰
1949 年起
公元 n 年 如: 公元 1949 年 公元 1950 年 公元 2009 年 公元 2010 年 公元 2024 年
XX年 如: 己丑年 庚寅年 己丑年 庚寅年 甲辰年
公元 n 年 如: 公元 1949 年 公元 1950 年 公元 2009 年 公元 2010 年 公元 2024 年
共和國 n 年,歲次XX 如: 共和國 0 年,歲次己丑 共和國 1 年,歲次庚寅 共和國 60 年,歲次己丑 共和國 61 年,歲次庚寅 共和國 75 年,歲次甲辰
 

「民國」、「公元」相當於「年號」(「公元」通常省略)。

「XX」為「干支」,共 60 組。

「年號」被西曆用了,農曆沒有「年號」,用「干支」。然而,「年號 n 年,歲次XX」不易重覆,「歲次XX」、「XX年」則每 60 年重覆一次。


台灣:
建議將「民國」(相當於「年號」)還回給農曆,西曆與全世界一致用「公元 n 年」。

中國:
現時農曆沒有「年號」,建議可用「共和國」作「年號」。
共和國 1 年的 10 月 1 曰是 1 週年國慶。
共和國 75 年的 10 月 1 曰是 75 週年國慶。





和曆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92%8C%E6%9B%86

(日本引入中國的)元嘉曆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85%83%E5%98%89%E6%9B%86

(日本 1685-02-04 起自行編製曆法)貞享曆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8%B2%9E%E4%BA%AB%E6%9B%86

(日本改用公曆前)天保曆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A4%A9%E4%BF%9D%E6%9B%86_(%E6%97%A5%E6%9C%AC)

(日本 1873-01-01 起改用)公曆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85%AC%E5%8E%86#%E6%9D%B1%E4%BA%9E

八月十五夜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85%AB%E6%9C%88%E5%8D%81%E4%BA%94%E5%A4%9C_(%E6%97%A5%E6%9C%AC)

端午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7%AB%AF%E5%8D%88_(%E6%97%A5%E6%9C%AC)

七夕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4%B8%83%E5%A4%95_(%E6%97%A5%E6%9C%AC)


紀年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7%BA%AA%E5%B9%B4

公元(BCE、CE)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85%AC%E5%85%83

年號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5%B9%B4%E5%8F%B7

日本年號列表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6%97%A5%E6%9C%AC%E5%B9%B4%E8%99%9F%E5%88%97%E8%A1%A8

中國年號列表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4%B8%AD%E5%9B%BD%E5%B9%B4%E5%8F%B7%E5%88%97%E8%A1%A8

民國紀年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6%B0%91%E5%9C%8B%E7%B4%80%E5%B9%B4


農曆新年(民間陽奉陰違,甚至陽也不奉)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6%98%A5%E7%AF%80#%E8%BE%9B%E4%BA%A5%E9%9D%A9%E5%91%BD%E5%BE%8C


年歲對照表(台灣,農曆沒有「年」,只有「歲次」)
https://www.ris.gov.tw/app/portal/219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